韭菜的逆袭,打破幸存者偏差!
在开篇,首先问问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或者现象。
- 学生时代的调皮捣蛋学生取得不俗的社会地位或当大老板
- 学渣逆袭考上理想大学。
- 新闻天天报道XXX彩票中大奖
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
其实老早就想总结一下幸存者偏差这个词了。都知道我是做自媒体的,这避免不了与各种网创项目、网创大师打交道,朋友圈里也都是各种小白宝妈都能做的网创项目或者兼职,投资小收益高,截图充满诱惑。
我之前说过,博客的作用是记录自己一路走过的路,在刚入自媒体行业的时候,那时候还是萌新,也是一颗绿油油的韭菜,被割了一茬又一茬。几年下来,钱没赚到,买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各种课程。在无数个深夜辗转难眠,痛定思痛,原来这一切都源于“幸存者偏差”。
陌生人,如果你有幸看到这篇文章,或许能助你脱离韭菜的命运,看完能帮你省很多学费。
幸存者偏差核心逻辑
首先告诉你,世界就像赌场,庄家(媒体/算法)只让你看到赢钱的赌客,而把输光的人藏在后台。
幸存者偏差(Survivorship Bias)是一种逻辑谬误,指人们仅关注经过筛选后的“幸存”样本(如成功者、可见数据),而忽略被淘汰的“沉默数据”(如失败者、未返航的飞机),导致对现实的严重误判。幸存者的数据天然带有筛选痕迹,失败样本的缺失才是关键。(这里面有一个关于二战时期的故事,这里不展开讲,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。)
既然知道了幸存者偏差的定义,那我们也就能想明白开篇的几个问题。
为什么“差生”反而能成功?
幸存者偏差的滤镜效应 我们总能看到“调皮学生逆袭成老板”“学渣考上名校”的故事,但真相是:失败案例根本没人关注。比如比尔·盖茨辍学创业成功,但更多辍学生默默无闻;韩寒高中退学成为作家,但无数退学者仍在底层挣扎。媒体和社交网络只会报道“活下来”的少数成功者,而把“失败的大多数”藏进阴影里。
为什么彩票中奖消息满天飞?
彩票中奖概率比被雷劈还低(比如双色球头奖概率约1700万分之一),但媒体天天报道中奖者,却从不提99.9%的失败者。我们看到的只是中奖的一个人,却忽视了千千万万没中奖的彩民。这就像短视频平台只推送“00后年入百万”,却屏蔽了月薪2000的沉默人群。
为什么差生逆袭当老板
当同学聚会发现“差生”开公司、当老板时,你是不是很痛苦,很委屈,觉得自己那那比他强,凭什么是他成功。你只看到对方现在的风光,却忽略了他可能付出的代价(比如家庭资源、行业机遇甚至运气)
幸存者偏差常见表现
- “别人能赚,我凭啥不行?”、
- “这次肯定和以往不一样”、
- “熟人推荐,他总不会害我吧”
大脑是会自我催眠自我洗脑的,朋友圈里天天晒“日入过万”的就是典型的活人骗局,记住一个真理:如果你在朋友圈轻松发现了“暴富机会”,那只有两种可能:要么这钱轮不到你赚,要么这钱根本不存在。
以后在想加入某个项目之前,先去检查一下“死亡名单”,多去搜索一下项目背后的故事或者数据。